DearBB logo

Dear BB Design

·

Aug 8th, 2025

過度提醒,其實會偷走孩子的內在力量

你是否也常這樣?
孩子寫作業,你一邊指姿勢、一邊糾字跡;
畫畫時,你不經意嫌棄配色不美;
玩遊戲時,你忍不住指導:「不可以這樣玩。」
一次、兩次、三次⋯⋯
原本靈動的孩子,漸漸開始看你眼色、下意識求正確。
 
當孩子開始懷疑自己,他的主動性和自信心就一點一滴被磨掉了。
 
 
🧸 這些「好意提醒」,其實也可能是慢性傷害:
 
1️⃣ 凡事挑錯,追求完美
 
「這筆畫錯了、這裡不整齊、你看人家都不會這樣寫。」
當孩子被不斷糾正,他學會的不是改進,而是害怕錯誤、不敢嘗試。😔
創意和自信,是在允許「亂七八糟」中長出來的,而不是在批評中誕生。
 
 
2️⃣ 過度干涉,剝奪自主權
 
當什麼事都要照我們的規則,孩子就會習慣「等指令」、不再自己做決定。
長久下來,他可能連選擇玩具或決定衣服都猶豫不決,只因「怕選錯」。🧍‍♂️
 
 
3️⃣ 否定奇思妙想
 
孩子天馬行空地說:「我要發明一個會飛的床!」
我們卻潑冷水:「別想太多了,趕快做正事。」🪂
一句話,就足以讓他關上夢想的大門。創意,需要的是「被聽見」,
而不是「被改正」。
 
 
4️⃣過度保護,限制探索
 
「那個不要碰!會髒!」、「別爬那邊,很危險!」
孩子學會了「世界充滿風險」,漸漸失去探索的勇氣。
 
 
5️⃣ 情緒勒索,讓他內疚
 
「我工作那麼累,你怎麼不乖一點?」
這種話,讓孩子從小就學會壓抑自我,去討好大人。💬
表面聽話,心裡卻累積不安與委屈。
 
 
💡 育兒,是一場學會「相信孩子」的修行。
 
我們不是剪枝的園丁,而是滋養孩子內在力量的守護者。
 
孩子的創造力、自信與探索力,需要被看見、被信任,也需要被留白。
 
少一點提醒,多一點相信;
 
少一點糾正,多一點傾聽。
 
孩子自然會長成他應該成為的樣子。
 
你最常在哪個時候「忍不住提醒」孩子?
 
留言分享你的經驗,也讓我們彼此打氣,學會一起放手一點點💞
 
#相信孩子的力量 #育兒日常 #DearBB育兒陪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