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arBB logo

Dear BB Design

·

Jul 3rd, 2025

放過小事、讓孩子成長發光


小事放過、讓孩子成長發光

 
「這該糾正?還是可以放過?」
 
當爸媽最常見的場景之一,就是在生活中不停糾正孩子:
「這樣不對、那個不能做、你怎麼又⋯⋯」
 
但其實,有些事我們真的可以選擇放過 🙌
學會區分「該指正的」與「可以放鬆的」,
才不會在小事上把孩子的好奇心、探索力消耗光。

 

哪些「一定要教」?

 
這些狀況會影響孩子的人際、安全或責任感,
爸媽一定要出手:
 
🔸 對人無禮貌(例如:故意忽視別人、講話傷人)
 
🔸 做出危險舉動(例如:手指插插座、拿剪刀亂跑)
 
🔸 逃避應負責任的事*明知弄壞東西卻說「不是我」)
 
🔸 惡意搗亂(例如:在牆上亂戳洞、撕壞同學的作業)
 
🔸 生活習慣缺失(不洗手就吃飯、東西亂丟不收)
 
💪 這類行為關乎孩子未來能否建立穩定的界線感與責任感,
 
該堅持的原則,就是愛的一種表現。
 
 

🌿 哪些小事,其實可以輕鬆帶過?

 
很多日常小狀況,看起來像問題,但其實只是孩子正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而已:
 

1. 喜歡探索的混亂期 🧪

 
孩子透過「做中學」,他們的實驗精神值得鼓勵:
 
✅ 在花園裡挖土、踩水坑弄得一身髒
✅ 用不同顏色把整張紙塗滿,畫得像抽象畫
✅ 嘗試自己拿湯匙吃飯,結果飯掉滿桌
✅ 拆開新文具,研究裡面有什麼構造(出於好奇而非搗蛋)
 
✨ 髒亂不是壞事,是正在理解世界的證明。
 
允許孩子「自己試」,是讓能力慢慢發芽的第一步。
 
 
 

2. 語言行為有點孩子氣 🗣️

 
有時候他們不是不禮貌,而是在練習如何說話、怎麼互動:
 
✅ 在親戚面前躲在你後面不想說話
✅ 嘴裡碎念「我不喜歡你」但其實只是情緒來了
✅ 跟同學爭論「哪一隻恐龍比較強」整節下課
✅ 把玩具藏起來,不想馬上分享給朋友玩
 
🙅‍♀️ 孩子的表達還不成熟,
不是沒教,而是還在學。要陪他,而不是打壓他。
 
 

3. 作品或表現不完美 🎨

 
「結果」不是唯一評價標準,尤其當他還在學習的階段:
 
✅ 畫畫線條歪歪的,但說那是「我設計的怪獸」
✅ 數學寫錯兩題,卻主動改正錯誤
✅ 唱歌走音還自信十足地表演
✅ 親子勞作的卡片貼歪了,但裡面寫了「媽媽我愛你」
 
🎯 請記得:孩子的「不完美」,正是他最真實的樣子。
 
我們愛的是那個努力過、笑著交出成果的他,
而不是一張「無瑕的成績單」。
 
 
不是每個行為都需要糾正,有些只是還沒學會。
你可以選擇站出來教,也可以選擇退一步,給他成長的空間 🌿
 
放過那些無關大局的小事,
就是給孩子喘息的機會,也讓你喘口氣當個不完美但溫暖的爸媽 ❤️

#全職媽媽日常
#媽媽心聲
#全職媽媽日常
#媽媽的開關身份
#育兒生活實錄
#育兒太真實
#客製化禮物推薦
#DearBBDesign